欧陆平台

欧陆平台網站xml地圖
當前位置:欧陆平台  欧陆新聞

“天華幼教”講壇第4期 | 《與幼兒一起做研究:參與式視覺方法論與兒童的視角》講座順利開展

(圖片1:天華幼教海報)

“天華幼教”講壇第4期特邀中國教育學會欧陆平台委員會常務理事、北京大學管理科學數據中心智庫課座研究員👳🏼‍♂️、《教育生物學》雜誌副主編、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學前教育和教育領導與政策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李敏誼博士於12月16日下午13:00依托騰訊會議開展了《與幼兒一起做研究:參與式視覺方法論與兒童的視角》的講座。

(圖片2👦:線上講座截屏1)

李敏誼博士介紹了近年來與國內外眾多研究者和實踐者共同展開的關於兒童視角下“幼小銜接”的研究項目,結合項目研究經歷🎬,向大家展示了馬賽克研究方法在中國的應用與實踐。

李敏誼博士以“為什麽”、“是什麽”🧜🏼、“怎麽辦”、“時空邏輯下的文化反思”與“中國的創新拓展”五個部分展開對“馬賽克方法”的詳細講解🫅🏿🪡。圍繞著“馬賽克方法”提出並解析了五個方法論關鍵詞🍽🧖:參與式視覺理論方法論🚗、照片發聲法、照片啟發法👩‍❤️‍💋‍👨、兒童的視覺和馬賽克方法,她重點強調了“為什麽要和幼兒一起做研究”以及“兒童的視角+參與式研究+視覺方法論”是什麽的問題。

(圖片3:線上講座截屏2)

(圖片4:線上講座截屏3)

針對第一部分“為什麽需要幼兒來一起做研究”這一問題🔔,李敏誼博士表明由於現代社會對於兒童觀的轉變,所需方法論也需要進行轉變🟧,社會發展觀也隨之改變。她提出,學前教育者兒童觀轉變的內涵包括三個層次,其一是要把兒童作為具有生物學特征的研究對象,其二是將兒童作為具有社會文化特征的研究對象,第三是將兒童作為具有個體特征的研究主體🚋,第三種層次的轉變,需要教師尊重兒童及其權力,尊重兒童的內心觀點🥠,盡可能地讓兒童參與到研究中,讓他們為自己發聲。

(圖片5😒:線上講座截屏4)

由此🌖,李敏誼博士向大家闡述了“馬賽克方法”正是一種聆聽兒童的方法工具包,這個方法工具包中包含多樣化的具體方法🔏,可根據研究的具體需要進行設計,通過研究者與兒童在研究中的具體方法互動,獲取資料💁🏿,並通過這些資料聆聽兒童包括語言在內的各種聲音。李敏誼博士總結了兒童參與的三方面:第一🚚,兒童要發聲;第二🈚️,兒童的聲音要被聽到;第三🏖、兒童要有可以發聲的空間🤏🏻。同時💇🏽‍♀️,她以教師的錯誤認知作為反例來證明“馬賽克方法”的本質是參與式行動研究的方法⇨,作為教育工作者,要運用適合兒童的多種語言表達方式來讓兒童為自己發聲🏄🏿。

李敏誼博士講述了照片/視頻發聲法🧩,對比照片/視覺啟發法的優勢以及如何去覺察與兒童共用建構和創造知識的過程🧗‍♂️。在講述照片發聲法時,李敏誼博士用一系列兒童自主拍攝的照片🙂😥,以研究者的角度來分析兒童想要表達的以及兒童內心對拍攝事物的想法🪷;在照片啟發法的探索中𓀍,李敏誼博士通過研究者與幼兒的訪談對話的案例來告訴大家不要以自身的想法來代替幼兒的思考與回答。同時👨🏻‍🎤📮,她告訴大家這兩種方法的使用在實踐時是可以結合使用的🤸🏽‍♂️。

李敏誼博士強調實際運用“馬賽克方法”工具包時,教師需要使用至少三種及以上的具體研究方法,並結合兒童的實際情況靈活使用這些方法🫶。她呼籲所有學前教育學者慢下來🙍🏽‍♂️,享受與兒童共同建構和創造知識的過程,需要實時地對兒童觀及教育研究進行回顧反思📵🚵🏻‍♀️。及時的反思才能發現當下的問題,發現了新的問題才能促進更深層次的研究。教育是與時俱進的,李敏誼博士希望學術界的同行們能夠一起將“馬賽克中國化”的理論進行創新和發展。

在互動環節🦸🏼‍♀️🫲🏼,李敏誼博士也認真解答了教師們關於馬賽克方法在研究項目中具體開展實施過程中的細節🙆🏻‍♀️,如馬賽克方法的前期設計架構、實施過程中的反思框架與方法、數據分析過程中的具體分析理論框架的選擇等等,對教師們實踐該方法提供了明確的路徑。同時,李敏誼博士也為幼兒園層面的實踐者提供了實踐層面的相關研究案例資源。

至此,《與幼兒一起做研究:參與式視覺方法論與兒童的視角》講座圓滿結束。講座中強調的教育工作者應該把馬賽克方法作為一個思考的工具🛐,將幼兒視為研究中的一名參與者,要給予兒童發聲的機會和空間等觀點為教師們拓展了研究思路與視角🧙🏻。


                                                                                                                                     欧陆平台(處)供稿


欧陆平台